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京专报丨如何实现公民科学水平素质跨越?中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挺告诉记者,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0%,到2018年的8.47%,再到2020年的10.56%,像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和区域都已经超过24%,这些成绩的取得

王挺告诉记者,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0%,到2018年的8.47%,再到2020年的10.56%,像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和区域都已经超过24%,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的目标。面向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9月5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了海报新闻记者的提问。

第二,要广泛协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各地各部门的相关考核和规划计划当中。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到本级党委、政府考核中,有24个省(区、市)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目标值纳入当地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要发挥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机制作用,探索科普基金、设立科普奖项、联合公益行动等新措施,形成整体合力。组织各级科协学会积极打造地方行业社会化科普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

“去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到2035年要达到25%。这次《意见》又再次强调这样一个发展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素质建设的高度重视。”王挺说,作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认为这次《意见》再次明确这一目标,就是以目标导向,将进一步强化科普作为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推动新时代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学根基。

据王挺介绍,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协同各方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确保上述目标如期实现。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三,强化保障,完善政策机制体系。现在正在推动科普法的修订,完成了科普法第三方评估报告和问卷调查报告。下一步,在推动科普立法修订的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科普条例。同时,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工作保障和监测评估,深化全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第一,精准施策,抓牢重点人群素质提升。在《意见》当中也提到了几类重点人群。一是,要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筑牢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中国科协正在联合教育部,推动利用科普资源来助推“双减”工作,探索“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创逐梦”等实践,举办“天宫课堂”、航天员太空授课等全国性、高水平的大型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比如,正在联合农业农村部举办“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三是,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家知道,由于疫情等原因,现在老人在信息时代生活,遇到一些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一是,就是要实施智慧助老行动,针对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老年获取信息、识别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等。二是,要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普及老年人所需要的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三是,要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和科普方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五是,要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编发科技读本、开展科技培训等,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履职能力。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文章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网址: http://www.xwyjdk.cn/zonghexinwen/2022/0907/1620.html

上一篇:国家发改委答封面新闻:抓紧研究出台加大力度
下一篇: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数字技术与产业专业委员会

新闻研究导刊投稿 | 新闻研究导刊编辑部| 新闻研究导刊版面费 | 新闻研究导刊论文发表 | 新闻研究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新闻研究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